6月26日,由羊城设计联盟主办、广东大宸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承办的“从设计中探索光的无限可能”主题讲座在大宸设计总部圆满落幕。50余位来自设计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代表齐聚一堂,以光为媒,共话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与实践融合。
△大宸设计董事长冯健先生
活动伊始,大宸设计董事长冯健先生对嘉宾们的到来表示感谢并致欢迎辞。他讲到当前设计、监理、工程等环节被分割成不同专业板块。反观国际主流,全过程咨询模式已成熟贯通‘拿地-设计-监理-成本-施工-运营’全链条。大宸设计在该领域积极探索,且已有成功案例。面对行业寒冬与内卷困局,他呼吁借助羊盟平台,打破专业壁垒,促进盟内之间产生化学反应,以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共建,加强合作交流,携手共创未来。
△大宸设计总建筑师黎国林先生
大宸设计总建筑师黎国林先生以《建筑应有光》为题,系统探讨了光影作为建筑灵魂的多维作用:从基础理论到九大类空间实践,强调技术手法(如稀缺光源、动态引光)、解析经典案例(贝聿铭、安藤忠雄等大师作品)、提出光的“三层价值论”(功能、美学、情感),最终指向光如何重构人与空间的感知关系。
针对光与建筑的关系,黎国林提出,光塑造空间感知,是人类视觉的核心媒介,兼具自然与人工属性,影响生态、能源及人类活动。光与影相互依存:光显建筑形态,影强化空间层次。自然光与人工光结合,通过局部与整体光照创造动态体验。
在主题分享中,黎国林剖析了光在不同建筑类型中的实践应用:
1. 宗教与精神空间
设计手法:通过稀缺性光源(高侧窗、狭缝光)营造神圣感。如朗香教堂:以斜向缝隙光斑模拟“神谕”,塑造神秘氛围。
2. 文化与展览空间
设计手法:可控光线突出展品质感,光影引导观展动线。如古根海姆博物馆:螺旋中庭天窗形成动态光影叙事。苏州博物馆:菱形天窗+格栅投影,光线与展品几何呼应。金泽21世纪美术馆:全玻璃幕墙消融室内外边界,实现“无重感”。
3. 办公与商业空间
设计手法:自然光改善环境,人工光分区适配场景需求。如劳力士学习中心:弧形玻璃幕墙划分工作/休闲区。东京表参道Hills:穹顶引光至地下,阶梯中庭消除封闭感。天环广场:双鱼构架光影创造“第四维度”景观。
4. 居住空间
设计手法:动态自然光适配生活场景(落地窗、天窗)。如森林之家:玻璃屋面引入四季光影,空间作为“自然容器”。瓦尔斯温泉浴室:条形天窗光线与蒸汽交织,营造私密氛围。
5. 交通与公共空间
设计手法:明暗对比引导人流,均匀光照提升安全感。如瓦伦西亚科学艺术城:拱形天窗漫反射消除压抑感。上海龙美术馆:顶光沿混凝土拱渐变,引导参观动线。新加坡樟宜机场:瀑布光影秀融合自然光与科技灯光。
6. 纪念与遗址空间
设计手法:定向光突出历史细节,光影模拟场景叙事。如奈良国立博物馆:格栅过滤光束精准投射文物,强化庄严性。泰特现代美术馆:玻璃盒子提供自然光,“瑞士之光”成为地标。
7. 生态可持续设计
设计手法:优化建筑朝向与遮阳系统,降低能耗。如顺德和美术馆:庭院光影调节微气候,减少人工照明。瑞悦蓝庭中心:自然光利用结合节能技术。
8. 装置与临时空间
设计手法:投影、镜面技术打破空间边界。如TeamLab无界美术馆:数字光影随观众互动重塑空间。天气计划:人工光源+镜面天花板模拟落日沉浸感。
最后,黎国林提出光的“三层价值论”。功能层:解决采光效率、动线引导与能耗控制;美学层:通过光影塑造空间性格(神圣/静谧/活力);情感层:利用光线的时间性(昼夜、四季)建立人与空间的记忆连接。
在羊盟秘书长汪秘主持的对话环节中,建筑、室内、照明产品等领域专家围绕 “如何利用光重塑空间的新思路”展开激辩,对话环节精彩纷呈。
光之所向,设计共生。作为承办方和羊城设计联盟副会长单位,广东大宸设计始终致力于推动行业协同创新。本次讲座不仅是一次思想碰撞,更搭建了 “设计+灯光” 的跨界融合平台。未来,大宸设计将继续以全过程咨询模式为纽带,携手合作伙伴探索设计的无限可能!